大家好,我是晓风,一个喜欢研究xyk的家伙。
互联网+金融=先进。
这个我们不得不承认,因为大数据可以用极低的成本,解决一个难题,那就是信用的判断。
传统的银行,要决定给一个客户贷款,给多少钱,要下的功夫可不是一点半点。
就是现在的农村,找某些银行下贷款,试过难度的就知道,恨不得找村上每个人问一遍。
但是在城市,用大数据的方法,你办个xyk,办个贷款,填写一个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公司。
证明有人给你发工资,几万、十几万的额度,就这个打到你的卡里了。
相比于传统的模式,这个简直可以用魔幻来形容。
这背后,就是越来越完善的评分标准。
除了人行的征信系统,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导致很多大数据公司涌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百融大数据和同盾大数据。
越来越多的主流银行也接入大数据公司。
信用的判断,从来没有如此的方便高效,但是这个大数据风控模型,也在完善的过程中,所以也有极个别的案列,明显不符合现实。
比如有一个朋友,资质方面完全没问题,办卡却下不来,有的秒拒,有的额度感人。
他是完全摸不着头脑,身边资质没他好的,额度秒批还比他高。
沟通一番后,这个朋友回忆起来,自己偶尔会接到一两个电话,说你是xxx吗?你有一笔xxx逾期了。
这个朋友,平时就没有用过网dai,压根不存在逾期这个说法,以为是骗子,直接就挂断了。
所以问题出在哪,晓风觉得很明显了,这个朋友的手机号,以前的号主借了网dai,上了大数据的黑名单。
不想接这些催还款的电话,于是换了个手机号,电信公司,继续把这个号码拿出来用,于是到这个朋友手里。
而大数据主要是通过手机号和身份证来获取信息,于是就把这些网dai,算到了他头上。
这上哪里说理去,所以大家办理新手机号,也可以留一个心眼,毕竟早个两三年 ,网dai泛滥,很多借网dai的,撸网dai的,都换了手机号。
我们平时也尽量做到,不注册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乱点、不乱申请网dai。
日常生活,水费、电费,也别欠费,我们在爱护征信的同时,也要注意爱护自己的大数据。
最后,大家如果对玩卡感兴趣,可以找晓风领取一本《卡神秘籍》,该秘籍只送不卖,用卡过程遇到疑惑,也欢迎找晓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