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正手拉,一人反手防练习,反手防的这人完全是在贴球防守,向前顶的力很少,造成来球软绵绵,不往前走。正手拉这样的球借不上力,透不了板,声音不清脆很难受。如果刻意往前顶着球拉,很容易把球顶出界。感谢教练赐教,不胜感激。
姜武教练解答: 拉这种球,首先要调整站位,对方不给力,也就是说喂球不好,你再连续拉,球短了,先向前调整站位,这种球再去冲,当然不太现实,除非你脚步好,加摩擦去拉是没有问题的。
在練反手拉下旋感覺在觸球時增加手腕拍头往上去摩擦會進球,但出球弧线較低平,上檯率較差,手感還是沒有正手這麼好。我的手肘會先前頂但小臂手腕向右前上翻的很快,所以手肘會先向身體和向下的動作。觀察ㄧ些影片,发現手肘除了頂肘外,還會有向上向右的動作,請問老師手肘除了當支點外他在拉下旋時運行的方式?我的球都是很直不知道是不是運行的方式所導致?在練反手拉下旋感覺在觸球時增加手腕拍头往上去摩擦會進球,但出球弧线較低平,上檯率較差,手感還是沒有正手這麼好。我的手肘會先前頂但小臂手腕向右前上翻的很快,所以手肘會先向身體和向下的動作。觀察ㄧ些影片,发現手肘除了頂肘外,還會有向上向右的動作,請問老師手肘除了當支點外他在拉下旋時運行的方式?我的球都是很直不知道是不是運行的方式所導致?而如何变速,看一下国际上的高水平选手,即可知晓如下了:1慢起启动阶段慢速挥拍,以对准来球并为击球的稳定与发力的流畅做好充分的准备。
反手拉下旋,肘部适当前顶,要为反手创造出发力和击球的空间;
击球时,身体和手臂要适当放松,击球时才会有瞬间的集中发力
击球时,先有一定比例的撞击,再快速摩擦
初期可以先练习下降初期,找到感觉后,逐步练习高点期的感觉
拉下旋后第二板的衔接问题?拉下旋后第二板衔接的问题,不光是身体的事,还有身体位置的远近等注意事项。具体来说:起下旋后的第二板球,已经变为上旋球,所以,击球位置、击球时机、身体距离球台的远近、引拍高低等环节都需要调整,如果还按拉下旋的动作回击第二板球,就会出现你说的问题。需要调整的地方有,拉完头一板,身体向后有个小跳步,离台稍远一些,防止被回球顶住。球变成上旋后,击球和引拍位置要比下旋球高,挥拍用力方向向前为主。直观的动作是王皓反手起下旋后,双脚往后跳步,连续拉球,继续相持,很能说明问题,你可找一下那个视频观看借鉴。其要点是:(以正手直拍为例)(1)站位球台左角,侧身,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前倾。接发球,如何判断球旋转和是不是出台?判断球的旋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看挥拍路线。以右手执拍为例,球拍从右往左挥动,通常是左侧旋球,球拍由后往前挥动,可发出上旋、下旋和奔球。二是看拍型倾斜角度。拍型直立,发出的多为侧旋或不转、奔球等,拍型后仰较平,发出的球多为下旋等转球。三是看球拍触球部位。用球拍的前端触球摩擦是下旋性质的转球,用球拍的后上部触球,发的多是不转球。这是单一旋转球的发球判断方法。事实上,实际情况中单一旋转的球不太多,多是复合旋转的球。所以说,传递力量的关键是肩关节能否固定住,肩关节松了,腰腿力量在这里就分散了,就会造成你说的甩大臂动作,这就把下肢的力量化解掉了,变成靠手臂的力量击球,结果自然是击球质量不好。如,侧上旋、侧下旋球等。
判断球是否出台:发球高手可用相同的动作,相同的落点发出台内球和出台球,因水平较高,不在此研究之列。对普通爱好者而言,注意观察发球者的几个要点就能帮助你判断来球是出台还是不出台。一看球的先一落点。靠近底线,多为出台的长球,靠近球网,台内短球居多。二看挥臂动作。由后往前挥动,多是出台长球,由上往下或前下挥动,台内短球多一些。三是比赛感到紧张时,可以做深呼吸,原地跳一跳,转转圈,把拍子转一转。二者综合起来考虑,长短球就容易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