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有了“智撑”
8月25日上午,惠阳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共建单位,实现该局国家级平台共建“零”的突破。协议的签署,将为惠阳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推动新型储能行业产学研融合、增强新型储能产业核心竞争力、锻造新型储能产业新优势提供“智力”支撑。
未来,双方将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加强新型储能科技创新与转化、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在惠阳单独或与辖区内企业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检验测试中心、成果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并每年在惠阳至少组织一次高水平的新型储能产业相关的产业研讨会、学术交流会、高峰论坛或产学研及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进一步提升惠阳区域内新型储能领域科技创新水平。
实现与国家级平台共建“零”的突破
近年来,惠阳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区新型储能产业直接相关企业63家,2022年总产值突破百亿元,今年有望突破200亿元,产业初步呈现出“覆盖终端客户、产业链条齐全、特色优势鲜明、示范项目引领”的集群化发展特点。构建了储能集成、电芯生产、光伏逆变器、电池回收拆解、电池检测以及电芯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电解液、铝塑膜等较为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链。同时积极在铁铬液流、氢能等新技术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抢抓新型储能细分领域下一个风口。
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是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安全、高质量发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设置的储能领域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国家级综合性创新平台。经过两批评审立项,全国目前仅有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内的7所高校进入平台项目建设行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由徐春明院士牵头,重点围绕电化学储能、氢能储能、储能系统应用三个领域,形成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一体化设计、项目式推进模式,促进储能技术领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推动储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产教融合平台。
此次惠阳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惠州市凝鑫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同被授予储能技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共建单位,实现该局与国家级平台共建“零”的突破,也为惠阳区深化新型储能行业产学研融合、锻造新型储能产业新优势、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智力”支撑。
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协议签署后,将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和惠阳区完整的产业配套,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加强科技创新与转化、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争取把惠阳区打造成为省内乃至整个华南地区铁铬液流储能的技术创新高地、产学研成果转化高地以及产业链条完备的智造高地。
根据协议,惠阳区将支持辖区企业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联合申报国家、省和市“揭榜挂帅”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围绕铁铬液流电池长时储能及上下游产业,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鼓励专家教授和科研团队到惠阳创新创业,学校所属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对惠阳指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